雨韻團徽

【雨】

在古文裡代表水簾上加上一橫代表上天自天空降下水。

以 “音符” 結合 “雨” 字來詮釋雨韻合唱團精神,每個雨滴,點滴在心頭,唱出動人韻律。

將海洋做為背景象徵本團是從海港城市-基隆發跡,五線展現出海浪、人聲產生的韻律、每一首歌的旋律飄揚著。

雨韻簡史

自1960—2024年

青光時期

1960

青光時期

【緣起】

1958年底,楊德時督學辦理基隆市音樂教師為期三個月的研習營,結束後,參與活動的音樂教師希望有機會將好不容易聚集在一起的教師們持續聚集彼此切磋,但因為活動場地難覓,故遲至1960年,獲得救國團之助,於救國團基隆團委會場地練唱並由其輔導,稱為「青光合唱團」,此即基隆市雨韻合唱團之前身。 

港光、樂聲、雨韻時期

到了1963年,該團改於基隆港務局練唱且由其輔導,因而更名為「港光合唱團」;1966年,合唱團離開港務局,由團員們自組成立「基隆市雨韻合唱團」,聘請王世鼎老師為團長,呂錦明老師為指揮。

至1969年,呂老師入伍服役,此時因受基隆安樂區團委會輔導,再次易名為「樂聲合唱團」,並改請馬水龍教授指導;直到1971年,呂老師服完兵役後歸團,重新擔任指揮一職,才又更名回「雨韻」合唱團。

港光、樂聲、雨韻時期

1965

1990

呂錦明老師 前期

合唱團在此時開始著實成長,對於合唱的默契、音樂的理解及歌唱技巧有所提升。

沉寂了多年的時間,也累積不少實際演唱的經驗,於1989年投入合唱比賽及抗戰音樂歌曲。

凡參加的比賽幾乎都能獲獎,屢戰屢勝,令其他團難以望其項背;此外於1995年唯一一支台灣團隊受邀至廣州參與萬人黃河大河唱。

呂錦明老師 後期

前任指揮呂錦明老師致力推廣客家文化,透過音樂讓觀眾朋友了解客家歌謠,並且費時多年,創作生出客家山歌劇第一到三部曲,其中包括多首客家傳統歌曲及新創歌謠,對自然鄉土情、親情、愛情以及身為客家人精神的歌曲,每場都值得回味,也在全台多個縣市演出,是近年來雨韻合唱團表演形式轉變的歷史一頁。

2007年- 《客家山歌劇第一部曲》

2009年- 《客家山歌劇第二部曲》

2010年- 《港都夜雨》

2011年- 《玉兔奇遇記》

2012年- 《客家山歌劇第三部曲》

2007

2013

歐遠帆、李熙毅老師 時期

歐遠帆教授自102年(2013)初在呂錦明老師退休後,接下音樂總監的指揮棒,歐教授學經歷豐富而傑出,誠是望重士林、領袖楷模人物,帶領雨韻再創高峰,另外歐教授還引聘李熙毅老師擔任聲樂指導助理指揮,李老師教學經驗豐富細膩風趣,本身亦是男高音演唱家,在兩位老師指導下,整體演唱實力不斷增長。

2013年-音樂劇《不了情》

2014年-音樂劇《男人情女人心》

2015年-音樂劇《油桐樹下》

2016年-音樂劇《來唱基隆人的歌》

 

李熙毅老師指導

在數年的音樂劇形式演出後,本階段的雨韻合唱團將重心重新調整,欲展演更國際化也更具規模的曲目,而團員們也積極面對轉型中所遇到的各樣挑戰,讓雨韻的展演層次再度提升。

2017年-《當周璇遇上周杰倫》

2018年-《台灣客家天穿日山歌比賽》優等獎

2018年-《The Prayer—日出台灣 》

2018年-《義民禮讚》

2018

2024

李熙毅、陳威宇 老師時期

2019年起邀請陳威宇老師擔任客席指揮共同規劃年度展演,並積極邀請國內音樂家參與演出,從同年10月的「讚詠」到2020年於國家音樂廳舉辦「雨韻六十週年團慶音樂會」,演出近十年來活躍於國際間各作曲家之新創合唱作品,並委託國內作曲家創作獨具風格的現代創意合唱作品,旨在以曲高而不和寡、通俗卻不失優雅的作品來傳達合唱藝術的感動。

一直以來雨韻合唱團也秉持著以音樂藝文回饋在地,擴大專業影響以帶動教育推廣文化與創意價值,並積極參與各公益團體及服務社區活動的公益演出,未來更規劃擴大各項公益展演,期望以合唱藝術來撫慰、關懷及療癒人心。

2019年-《讚詠》

2020年-《雨韻六十週年團慶音樂會》

2021年-《The Spitit of Tango 靈魂探戈》

2022年-《Towards the Dawn 迎向曙光》

2023年-《遇見幸福

2024年-《23.5°

Scroll to Top